查看原文
其他

从归因理论到定量分析,这里有一份好老师不可错过的修炼秘籍

2017-11-22 王永倩、罗歆媛 顶思

连接改变教育

顶思双语新师培训营已经开始三天了,课堂上干货满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喻芸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博士沈蕾娜老师与乔鹤老师来到课堂,教授学员们教育心理学以及比较教育学的相关内容。


文 | 王永倩、罗歆媛


11月20日


11月20日,第一期培训营的第二天,双语新师训练营的教学重点是“教育心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喻芸老师特地从上海赶来给学员们上课。


喻芸老师


喻芸: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牛津大学在线教育硕士,现任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英语组华东地区负责人。曾多次参与教师培训及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担任过高校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要负责英语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策划,并出版过多个英语教材资料。


喻老师首先介绍了四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并用案例学习的方式加强学员们对不同理论的理解。


喻老师表示,没有十全十美的学习理论,任何理论要运用到课堂中去,都需要进行本土化调整。另外,学生的差异化也影响着教师教学策略的应用。


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喻老师分别对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了讲解。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归因,喻老师也分享了一些建议:


1. 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2. 对于不同归因倾向的学生,教师应区别对待

3. 把握好任务、练习和考题的难易程度

4. 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的归因,而不特别强调对学习成绩进行正确的归因

–      操作

–      说服

–      转移


随后,学员们也进行了一些测试,包括自我效能感测试、学习心理测试。


对于如何培养自我效能感,喻老师分享了四种途径:


外部强化:奖励、表扬、鼓励

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

归因训练

学习策略的培养


提到外部强化时,学员Dana提出,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奖励“小红花”等激励方式用处不大,当学生对奖品没有产生兴趣,外部强化就没有作用了。


“对,所以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区别对待,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喻老师说道。


其他学员也从自身经验出发,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发表意见。


喻老师感慨:


教师,是最有创意的工作。


喻老师的课堂寓教于乐,她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用Role Play的形式表演出来。其中一组学员将之前遇见的校园霸凌情况展示了出来,引发了学员们的深思。



在课程的最后,喻老师要求每位同学列出想要付诸行动的三个方面,短暂的思考后,大家纷纷提出了希望去行动、提升的几个方面:


“原本我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愿意学习的学生身上,但是经过两天的课程,我改变了我的观点,我也希望能够给予那些不太愿意学习的学生更多关注与帮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有的学员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多地开展课堂活动,让每一位同学能够参与到课堂中,获得学习经历。


也有的同学目前还在准备过程中,还没有正式成为一名教师,他们认为学习专业的教育知识与理论是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学涵盖广泛、涉及到多门学科的内容,因此,全方面、多元化学习也是我的目标之一。”


学员们对课堂的总结


喻老师对每一位同学的发言都十分赞许,她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反思,帮助大家对自身的发展提出更为具体深入的要求,“其实很多教育理论不仅仅在教育行业有用,对每个个体的自我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她也对那些还没有进入教师行业或者即将进入教师行业的学员们提出了建议,“我希望同学们在未来能够持续关注教育领域,其次,也希望大家能够不断地学习、将理论付诸实践,这也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最后也希望在这两周的时间中,大家共同营造一个学习的集体,即便从培训营毕业后,也能够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学习。”


课堂结束,喻老师表示,在准备课程内容时,起初担心内容太过于理论化,会比较枯燥,但是经过一天的教授与互动,喻老师说:“学员们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在最后的课堂反馈环节,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深入到位。可以看出,每位学员的求知欲很强,乐于分享,也积极参与到了课程环节中。同时,我从大家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非常难得的。”


Robin教授送给学员的明信片


Robin教授也全程参与了课堂,观察着学员们的进步,思考着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是否有更好的教学形式。课间,Robin教授还送给表现好的学员一张明信片,并附上一些鼓励的话,这正是喻老师所提到的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激发学员们的主观能动性的方式之一。


11月21日


沈蕾娜老师


沈蕾娜: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博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多次参与主持教育科研 项目课题研究,长期在各大期刊上发表有关国内外教育话题的论文,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个人专著《隐形的力量-世界银行的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影响》。


沈老师首先从“苹果与橘子是否能比较”这一问题开始,引入课堂主题——比较教育。“比较,从哲学角度上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课堂上,沈老师给学员们介绍了美国与英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以及课程类型。从英美教育的现状介绍,到引导学生从社会以及文化角度角度,对英美教育背后的培养理念进行深入思考。沈老师说,对不同国家的教育进行比较,都要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沈老师以PISA考试为例,用Bray & Thomas Cube立方体模型,从地域层次、对象层次、话题层次对PISA考试进行了讲解。沈老师表示,学生不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时,也可以根据这三个层次进行思考,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


Bray & Thomas Cube


课堂的最后,沈老师对学员们给出两点建议:


1. 在对任何事物进行比较之前,都要想清楚在什么前提下是可比的,需要建立可比性与对等性。


2. 比较不同事物本身是比较容易的,但需要我们思考“同”与“异”背后的原因,发现规律。


11月21日


乔鹤老师


乔鹤: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博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多门教育学和比较教育课程。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长期在各大期刊上发表专业研究成果,致力于 研究国际组织教育政策。


乔鹤老师分享了当前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国国际教育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以及申请英美大学应做的准备。


乔老师说,她对自己学生的要求是要能够用英语去上任何课。“语言只是一个基础、一项工具,要有自己擅长的一门专业/学科。”


关于双语教师的自身发展方面,乔老师说道:“双语教师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都要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验,明确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顶思联合创始人&运营总监徐康乐也表示,在接下来的培训课程中,也有相关模块帮助大家去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乔老师提出,双语教师也需要对主要留学目的地国有所了解,未来教师不仅仅是需要教授学科内容,也需要帮助学生们加强自己的生涯意识。同时,教师也具备“服务于学生整体的人生发展”的意识。在给学生做具体的生涯指导时,都应尽量用更高的标准去定位学生,以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


在课堂最后,乔老师将课堂分做三组,分别思考三个不同的问题:


如何理解双语教师这一职业?双语教师与公立学校的教师有什么不同?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留学意愿,作为双语教师,如何适应学生的这种多样化的需求?


尽管国际学校的发展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同时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双语教师如何基于自身现状,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


激烈讨论后,各个小组上台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乔老师最后总结,比生涯教育更重要的是人对自我的认知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向上与向善的力量



寒假即将开始,想要参与这样的干货满满、寓教于乐的课堂吗?


快来报名参加第二期顶思学院·双语新师成长计划(点击此处可查看详情)



报名方式


双语新师成长计划有两种报名方式:

1. 扫描二维码报名

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进行报名


2. 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报名


入营要求


1. 良好的中英文语言能力,雅思6.5/托福90分以上或同等英语水平

2. 优先考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商科专业

3. 对中小学国际教育有持续热情


详情请咨询


电话:13011889332

或者添加顶思小助手

长按扫描添加顶思小助手


相关链接:

顶思双语新师训练营开营!听大咖面授不会被Ai取代的教师竞争力

谁为教师培训买单?我们想试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